極端氣候帶來的洪水、熱浪、暴雨、乾旱,造成世界各地面臨不是水太多,就是水太少的困境,臺北市也不例外。
過去政府編列了龐大的預算在防洪治水上,但真正前瞻的思維,應當是創造一個與水共存的「海綿城市」,來作為治水政策的核心。
因此我上任後,便積極將路面、人行道改用先進的透水鋪面設計,讓雨水更容易滲入土壤,夏季高溫時,水分蒸發後還能降溫減緩熱島效應,兩年來,臺北市的透水鋪面已經施作超過12萬平方公尺。
另外,過去一下雨就常常積水成災的文山區,我們也透過上游保水、中游減洪、下游防洪的整體規劃,完成排水分流與滯洪池工程,大幅降低淹水的風險,這些建設與改變不容易被外界看見,卻是提升居住品質的關鍵。
我們可以選擇要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臺北,而我的選擇是:創造宜居永續的生活環境,逐步實現一個安全、生態、親水的海綿城市。
#海綿城市 #宜居永續臺北城
#改變開始成真
影片提供:臺北市政府工務局
-
誠實的市長在臉書:https://facebook.com/DoctorKoWJ
真實的柯P在IG:https://instagram.com/doctorkowj